学习相关产区经验做法 推动潮绣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25 点击数:5494次
学习相关产区经验做法
推动潮绣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为传承和发展潮绣非遗工艺,提升潮绣与日常用品融合水平,解决潮绣发展瓶颈,推动潮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7月3日至8日,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蔡佩强,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高级工艺美术师刘少铭、杨旻,潮州市婚纱晚礼服协会副会长夏文远等一行6人,赴刺绣相关产区开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活动先后学习考察了苏绣、杭绣、湘绣的刺绣产业发展现状,学习其他绣种在传承创新方面的先进模式与成功经验,探索如何在创作中更好地融入现代元素、迎合时代发展趋势,以及重新审视刺绣在市场中的发展定位、培训理念、服务方向,吸取刺绣在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服务领域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以下是本次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苏绣
苏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精、细、雅、洁”是传统苏绣的审美标准。苏绣作品往往呈现出细致入微、丝丝入扣、色彩明丽、和谐隽逸的表现性与艺术感染力。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具现深邃之体,人物能有瞻眺生动之情,苏绣逼真的艺术效果名满天下。
在苏州,我们走访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和姚惠芬刺绣艺术馆,与展馆负责人和苏绣大师进行交谈,感受苏绣与潮绣不同的绣制技法和题材内容,了解当地发展刺绣产业相关政策措施等。随后至高新区镇湖刺绣街对当地刺绣行业进行市场调研。苏绣以高新区的镇湖街道刺绣最为有名,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苏绣中的八成产品来自镇湖街道。坐落在镇湖街道的中国刺绣艺术馆是国内规模最大,集刺绣技艺研发、学术交流、展示评比及文化传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性刺绣展馆。
苏绣产业作为高新区镇湖街道的特色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绣品街400余家商户中的376家为绣庄和刺绣工作室。截至去年底,拥有刺绣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8400余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占主导地位,她们从事刺绣设计创作、丝线销售、木架制作、装裱包装、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工作,对形成苏绣产业的集聚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苏绣产业实现年销售额超10亿元,昔日“家家架绣棚,人人习巧珍”,已变化为今日“绣品长街贯南北,八千绣娘坐东西”的盛世美景。
(二)杭绣
杭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解放后为体现地域特色始称“杭绣”。传统杭州刺绣主要以吉祥图案、文人绘画、西湖美景为表现对象,分闺阁绣和宫廷绣两大类。现代杭州刺绣题材更为广泛,为了精确表现摄影物体的质感及动物蓬松的毛感又创新了交叉套针,以传统的木梳套和交叉乱针结合而成,在保留传统针法的同时更重视艺术效果的呈现。
我们在陈水琴大师杭绣工作室、金家虹映山静水刺绣公司和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对其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新模式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集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为一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生动诠释工艺美术活态传承理念。为了促进传统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传承保护与行业创新,推动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自2012年起,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作为杭州“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传承基地之一,推出了“薪火传承——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项目,邀请浙江省内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徒,带徒学艺。通过长期带徒授艺和短期传习两种传承方式同步推进,不断推动杭绣的传承与发展。
(三)湘绣
传统湘绣以中国画为蓝本,以丝绒线入绣,题材丰富、构图严谨、形态逼真、色彩浓郁、针法多变、风格大气。传统题材有狮、虎、孔雀等,掺针、鬅毛针为其代表性针法。湘绣与楚汉刺绣一脉相承,得其遗韵,又深深扎根于广袤的民间艺术沃土中,吸收兄弟民族刺绣的艺术特色,孕育了良好的湖南民间刺绣风貌,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长沙,我们参观学习湖南省湘绣博物馆和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经方馆长介绍,1898年,长沙开设了第一家专门产销湘绣的绣庄,湘绣正式走上了商品化道路,后来众多画师把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移植到湘绣中,在繁荣中又迎来了一次重大技艺创新——刺绣蓝本改革,使湘绣初期以实用品为主的绣品在品味和格调上都得以提高。近几十年来,湘绣研究所通过改革创新培养了一批湘绣的艺术大师,开拓出精美绝伦的欣赏性绣品,尤其是双面全异绣的精品。湘绣作品《锦绣潇湘请你来》还跟随“神州八号”遨游太空,以绣的形式艺术再创《锦绣潇湘图卷》,以画为基础锦上添花,绣出诗画潇湘,创意别具一格。
开福区沙坪湘绣小镇是湘绣发源地,其湘绣产业已成为推动开福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居民增收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
二、苏绣、杭绣以及湘绣发展的做法及经验
刺绣作为手工艺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我国,苏绣、杭绣、湘绣、都属地方名绣,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手工艺生产体系整体走向衰弱,做好民间刺绣的传承与发展迫在眉睫。
为了打破原有模式的桎梏,让刺绣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走访了苏州、杭州和长沙等地,探访当地的刺绣大师,现将各地刺绣发展传承的路径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机制,建立相应的传承和扶持机制。苏绣主要产业基地镇湖街道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打造苏绣这张靓丽的名片,从多层次、多角度探索与思考,尤其把人才培养作为亮点工程,为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奖学金,从而提升从业人员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审美能力,使绣品设计研发、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培训交流等完整的产业链健康、动态地发展,打造富有原创意味的苏绣艺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提高苏州文化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
(二)突破原有生产模式,让产品更加贴合于当下人们的生活,更具实用性。通过走访镇湖绣品街、各大商场等区域可以发现,现阶段市面上的苏绣以艺术品居多,如刺绣书画等。这类产品偏高的价格和过于传统的图案,让苏绣产品只能满足小众消费者的需求。若想让刺绣产品走进更多消费者的需求范围,首先得根据时下的审美和物质需求,更新产品,如家居生活类、首饰类,都是很好的创新载体。这方面,苏绣大师姚建萍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将非遗文化特质延伸到新经济、新消费领域,苏绣通过“姚绣”品牌的运营和创新,焕发了新生机。从宝马轿车扶手盖图案,王者手游皮肤到淘宝造物节惊艳全场的全球首款双面三异绣手表和双面异色绣腕表……例如她将苏绣和中式沙发结合创作了作品《兰意》,通过几枝兰花的勾芡,让原本素色的沙发组合平添了几分东方韵味。结合简约的产品线条,素雅大方,不仅突破了原有载体的束缚,还让日常家居陈设现代更显艺术性。除此之外,姚大师还与苏州博物馆联名打造了一系列刺绣首饰,通过设计,巧妙地让苏绣和其他材质融合在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作品中通过将刺绣和金属材质的结合以及一虚一实的表现手法,让传统题材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将成本高昂刺绣和金属结合,不仅降低了成本,让价格适合于普通消费者,还给传统的苏绣作品注入现代气息,简约大气,广受消费者好评。
(三)通过技艺的解构,结合现代科技,让传统刺绣焕发出新的可能。大师们一直致力于将传统工艺进行解构并再创造,他们要求绣娘们在同一个基本型中,运用不同的刺绣手法,将形状填满颜色,最后将这同样形状的基本型一字排开,让设计师能够直观地区分不同技法带来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他们还让绣娘解构刺绣作品,了解不同物品通过不同技法展现出的视觉效果,再结合现代设计技巧进行重组再创作。这也是苏绣创新的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澳洲设计艺术家Meredith Woolnough的创新方法也很值得学习,他将水溶布与传统刺绣相结合。水溶布,又称非织造绣花布,是可溶解于温水的非织造衬布。这组刺绣作品的制作方式是用水溶布替换原有的刺绣底衬,并模仿珊瑚树叶及其他自然元素的造型进行刺绣创作,绣于水溶布上的刺绣作品过温水处理后,底衬便会消失,从而呈现山一维立体的效果,别致且富有新意。
(四)“互联网+”激活非遗生命力,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拓宽路径。视频平台上,非遗工艺品搭配生动的画面与音乐,很快“圈粉”,吸引不少网友拜师学艺、下单购买。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从2020年10月起在抖音上开设个人账号,目前已有15万粉丝,一条介绍“双面三异绣”的短视频收获140多万点赞量,网友在评论区赞叹:“苏绣真是精细、精巧、精妙!”姚惠芬说,自从她在视频平台分享苏绣后,全国各地的网友都给她留言评论,希望能学习刺绣。专家认为,视频的表现形式多样、视觉冲击力突出,能在短时间内把非遗老手艺最美、最吸引人的一面展现出来。非遗文化在新技术、新载体的助力下传播开来,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五)强化行政手段,加大政府推广,推进刺绣文化的发展。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对杭州传统手艺的保护、发扬采取积极的措施。2008年,杭州以西博会为契机,召开了世界手工艺大会和手工艺论坛,目的在于更好地传承、发展人类手工艺技艺。2011年10月,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在杭州开馆。作为杭州传统的手工技艺,杭绣却处于被遗忘的状态。因此,政府开始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杭绣传统特色手工艺的发展。政府部门通过利用媒体来提升杭绣的知名度,在媒体上开辟专栏、专题对杭绣的传承人、杭绣基地进行介绍,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杭绣的价值,提高整个社会对杭绣的认同感。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来宣传杭绣,在人气旺盛的聚集地、文化广场等场所组织杭绣展示、工艺演示、与市民现场交流等活动,从而提升全民、全社会对传统杭绣文化的认识。
(六)构建刺绣市场体系,倡导产业化经营、品牌化管理、市场化运行。苏绣具有较为成熟的市场体系。把绣庄模式作为经营体系,以绣庄为龙头,集设计、生产、购销为一体,实习订单作业,绣工加工,批量生产,全方位市场化运作。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广纳市场信息,按市场需求组织刺绣品生产。作为旅游城市,苏绣成为具有城市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延伸外销市场方面,通过各类展销会、西博会、产品推介会等交易会,开设展位,扩大知名度,吸引各地客商看样订货,开拓国内外市场。
(七)培养刺绣专业人才。阻碍刺绣发展的瓶颈是刺绣手艺的后继无人,没有形成完善的刺绣工艺师、工艺大师的培养体系。而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和发展关键是人才的保护和培养。通过走访我们发现,目前苏绣、杭绣、湘绣传承人培养方面都各有特色,尤其是杭绣在这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可供学习参考的道路。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以“人”与“制作”为核心,以全活态展陈方式对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生产。2011年10月,在博物馆二楼开设与三楼静态展览相呼应的“工美大师工作室”,28位在杭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签约入驻,博物馆为其提供生产创作平台,并依托大师资源与品牌效应,开展工美大讲堂、工美之家培训中心等公益活动。2012年,杭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加快推进“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建设的十项举措,其中包括以传承技艺、培育人才为重点的杭州市“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在后续的培养轮次中,该项目还开始搭建传统工艺“传承+传播”线上、线下培育、作品有效市场转化等新平台,尝试线上+线下的传承模式,让传承范围进一步扩大。
在探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家虹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加强刺绣基地的建设,让高等院校和工艺大师相互配合,在高校建立教学基地,共同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刺绣传人也不失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一条渠道。在传承的同时要求发展创新,既要注重刺绣传统技艺的传授,又要注重绣品艺术性的开拓。
(八)建立民间艺术传承的合理使用机制,健全和完善传承者发掘机制,壮大民间艺术传承队伍。民间艺术属于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者作为艺术传播的载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湖南湘绣研究院和湘绣博物馆,就是对民间艺术进行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基地。通过这些专业部门对艺术传承者进行系统评估,将有关信息资料进行整理,进而构建民间艺术传承者挖掘机制,为民间艺术的扶持和保护奠定基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传承者是不可分离的,群众可以作为艺术发展的推动力,但民间艺术要想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还必须依靠艺术传承者来进行。
三、思考与启示
刺绣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历史文化积淀。保护刺绣文化,传承和发扬民间艺术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刺绣艺术要传承发展,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时代的发展相融合,我们欣赏艺术之美,也追求其文化经济价值,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得到几点启示:
(一)加大对传统工艺发展的投入力度
政府部门是传统工艺发展的领导者和服务者,加大优惠扶持政策,投入建造工艺城或艺术街,以吸引各地大师和商家集中入驻经营,形成规模和气候,更有利于旅游发展,彰显潮州深厚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知名度。
以刺绣制作、经营为主,苏州镇湖拥有八千绣娘,打造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著名的刺绣艺术之乡,也是理想的投资之地。
(二)加强人才力量的培养
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人才是关键,目前致力于刺绣研究的人较少,甚至出现视刺绣研究为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趋势,只追求产业化和利润而一些传统技艺流失,因此,着重培养具有浓厚兴趣、掌握纯熟技能的专业刺绣人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职能部门制定优惠措施来提高潮绣人才待遇,对潮绣人才加大培养力度,通过社保就业、学历职称等各种途径为潮绣人才提供发展与研究的空间。二是通过转换思维模式,利用各学校场地的优势,把工艺大师工作室引进校园,学校通过与大师的持续协作,将工艺美术文化课程融入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工艺素养和审美情趣,从而扩大工艺美术行业的新生力量。
(三)重视非遗传统技术的传承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器技术更加成熟,加上受到各种西方文化、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年轻人少了学习手工刺绣的耐力与兴趣,刺绣工艺被搁置一旁,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令人担忧。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机绣、电脑绣是对人力的解放,但其中的传统技术无法被深入利用,发挥其原本的魅力,如垫高技法、钉金绣、打籽绣、抽纱工艺等等。因此,重视对非遗传统技术的传承刻不容缓,它不仅仅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旅游产品,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展现了中华儿女的传统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文化宝库中十分重要的财富。
(四)探索创新道路与技术应用
当今社会各种材料和技术不断更新,需要灵活地运用新材料、新工艺与传统潮绣工艺相结合,在绣制精美画面的同时,利用一些现代技术,例如立体动感声控技术、摇动摆动技术等等,来创作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刺绣文创作品,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确保刺绣艺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投入专业研究力量,探索现代技术应用于工艺作品的可行性,走出一条传统手工艺技术与现代新工业技术相结合的道路,促进刺绣作品多渠道多样化发展。
(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和鼓励新人发展
要善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潮绣的知名度,扩大潮州文化的影响力。定期举办潮绣文化节和潮绣技能大赛,促进潮绣文化的交流,在欣赏其他精美作品的同时,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通过比赛进行才艺的比拼,使更多的刺绣艺人提升自身的刺绣技能。2023年在我市工美院举办的潮绣精品展和现场技能大赛中,有幸看到潮绣的年轻新人在比赛中大放光彩。要积极鼓励新兴潮绣势力的发展壮大,加大力度培养潮绣人才,完善人才成长奖励激励机制,推动潮绣的创造性发展。重视版权保护,打造潮绣品牌形象,积极开拓潮绣相关的创意经济形式,打造互联网+潮绣,尝试与多方IP合作,为潮州刺绣产业增添新的经济活力。
总之,传统刺绣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只有不断挖掘中华刺绣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寻找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产生活的契合点,促进其传承与发展,同时善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才能使刺绣艺术不断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长盛不衰。中国刺绣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千百年来,她就像朝霞照映的河面,繁星点点,五彩缤纷。刺绣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这点点星光永不熄灭,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
撰稿:蔡佩强、刘少铭、杨旻、吴桐,
编辑:陈泽艳